在清朝初期,顺治皇帝爱新觉罗·福临的故事一直吸引着后人讨论。顺治从出生、继位到死因上海厚成股票配资案,成为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。尤其是关于皇位继承的问题,史书记载称顺治帝有八个儿子,但最后只有年仅八岁的玄烨(康熙帝)继位。那么,为什么年轻的玄烨能够成为皇帝呢?这其中的原因,实际上远比表面上看起来复杂。
顺治帝在短短的24年一生中,共有14个子女,其中包括8个儿子和6个女儿。大多数皇子都早逝。顺治的长子牛钮在出生不到三个月时便去世,因其母亲地位较低,尽管是长子,皇位也与他无缘。据说他最后流落民间。次子福全比康熙年长一岁,但早逝,死于康熙四十二年(1703年)。第三子便是我们熟知的康熙帝玄烨。第四子荣亲王则在出生不到百天便夭折,未曾起名。其去世直接影响了母亲董鄂妃的健康,甚至间接左右了顺治帝的命运。接下来,皇五子常宁、六子奇绶、七子隆禧、八子永干也都早逝,顺治帝的皇子大多未能长大成人。
从封建皇位继承的原则来看,皇位应该由嫡长子继承,因此在顺治的八个儿子中,福全和玄烨最有可能继承皇位。然而,尽管按年龄顺序福全理应继位,但他曾在顺治帝面前表露过“只想当贤王”的想法。这个简短的言辞成为了他失去皇位的一个关键因素。
展开剩余69%而在福全和玄烨之间,最终是年仅八岁的玄烨继承了皇位,但这一决定背后,远非简单的年龄较长次子继位那么直接。这一切的背后,实际上得益于顺治帝的母亲,孝庄文皇后的深思熟虑。
顺治帝在1661年(顺治十八年)染上了天花,病情迅速恶化。临终时,顺治召集了几位大臣,包括麻勒吉、王熙等,准备撰写遗诏,指定皇三子玄烨为太子,并安排索尼、苏克萨哈、遏必隆、鳌拜等为辅政大臣。这一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,是当时的孝庄文皇后。顺治帝在沉浸于对董鄂妃的怀念中,身体日渐衰弱,无心再提立太子之事。面对这种局面,孝庄皇太后非常着急,她不仅催促顺治帝早日立储,还建议选择一位年幼且健康的皇子。
此时,顺治帝考虑过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兄弟,而非年幼的儿子。然而,孝庄坚持认为,玄烨既已出过天花,今后不会再受到这种病症的侵害,而比他年长的福全尚未患过天花,健康状况较为堪忧。再加上福全曾表达过“只想当王爷”的想法,最终,孝庄促使顺治帝做出决定,选定玄烨作为继位的储君。
顺治帝最终在遗诏中明确了这一决定,指定八岁的玄烨为太子。然而,这一继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实际是在孝庄的推动下才得以最终确定。值得一提的是,孝庄文皇后在扶持年幼皇帝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在福临即位时,孝庄曾以母后身份辅助扶持,最终保证顺治顺利登基。她的经验使得她能清晰地看出,扶持一个年幼的帝王能够减少内部斗争和不可控的局面,也为清朝的持续统治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而康熙帝(玄烨)最终不仅继位成功,还在16岁时铲除了权臣鳌拜,开始亲政,最终成为清朝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。
通过这一连串的事件,我们可以看出,玄烨的继位不仅仅是因为顺治帝的遗诏,还受到了孝庄皇后智慧的影响。虽然当时的孝庄并没有直接干预顺治帝的决定,但她的坚定与智慧无疑为清朝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博盈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